
NEWS
新聞資訊






【讀史悟道】黨史上的今天1月5日
【讀史悟道】黨史上的今天1月5日
重要論述
1930年1月5日
毛澤東在古田復信林彪。信中總結兩年多創建、鞏固、發展革命根據地的實踐經驗,進一步發展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基本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復信指出: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域的建立和發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斗爭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農民斗爭發展的必然結果,無疑義地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單純的流動游擊政策,不能完成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任務,而朱德毛澤東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據地的,有計劃地建設政權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擴大人民武裝的路線是經由鄉赤衛隊、區赤衛大隊、縣赤衛總隊、地方紅軍直至正規紅軍這樣一套辦法的,政權發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擴大的等等的政策,無疑義地是正確的;必須這樣,才能樹立全國革命群眾的信仰,才能給反動統治階級以甚大的困難,動搖其基礎而促進其內部的分解,才能真正地創造紅軍,成為將來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才能促進革命的高潮。信中對當時國際國內的基本矛盾和革命形勢作了科學的分析,說明了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
復信批評了林彪以及黨內一些同志對時局估量的一種悲觀思想,指出:那種不從中國實際出發、對革命形勢估計不足、沒有在游擊區域建立紅色政權的深刻觀念是錯誤的;那種全國范圍內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爭取群眾后建立政權的理論,是于中國革命的實情不適合的。他們的這種理論的來源,主要是沒有把中國是一個許多帝國主義國家互相爭奪的半殖民地這件事認清楚。復信還批評了犯革命急性病的錯誤,指出:犯著革命急性病的同志們不切當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觀力量,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這種估量,多半是從主觀主義出發。其結果,無疑地是要走上盲動主義的道路。這封信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為題,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
1939年1月5日
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上就汪精衛叛國投敵事件等問題發言。發言指出:蔣介石最近在軍事上、外交上及反汪行動上都表現是進步的,但在進步中又要限制我們。蔣的政策是聯共又反共,所以最近反映出來各地磨擦增加。我黨對目前事件的方針是擁蔣反汪,須發出一個指示電,并規定宣傳標語,動員所有報紙刊物發出反汪擁蔣的言論。
黨史回眸
1953年
1月5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中央指出,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在我們黨和政府中是一個大問題,各級領導機關要在1953年結合整黨、建黨及其他工作,從處理人民來信入手,檢查一次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和違法亂紀分子的情況,并向他們展開堅決的斗爭。在反對壞人壞事的斗爭到了一個適當階段時,又要將好人好事加以表揚,使全黨都向這些好的典型看齊,發揚正氣,壓倒邪氣。根據中央指示,各地開展了“新三反”運動。
1956年
1月5日—9日 毛澤東在杭州主持召開部分省、市委書記會議,討論修改農業十七條,把它擴充為四十條,形成《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
2004年
1月5日 中共中央印發《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
2005年
1月5日至6日 中央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從2005年1月開始,中共中央在全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分三批對全體黨員進行一次集中教育。
2015年
1月5日 中共中央印發《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對新形勢下開展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社會組織協商等作出全面部署,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資料來源: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